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大射之禮

關燈
大射之禮

趨步入殿,攏袖屈膝,然後這位新晉的尚書令,便深深拜倒在了德陽殿的殿階之上。

盧植的動作行雲流水、一氣呵成,氣度高華如玄鳥振翅,聲音清亮如山間鶴鳴。

“臣盧植,拜見陛下。”

“卿請起。”

剛剛投壺所用的一幹器具,都已被內侍收了下去——但皇帝的心顯然還沒收回來。

他雖沒直接表露出不耐煩的態度,可也絕沒對盧植露出什麽好臉色,“卿所為何來?”

盧植努力忽略劉宏行止中的輕佻之意,兀自低頭道:“啟稟陛下,臣為政務而來。”

“朕知盧卿高才,故而以國事相托,卿自可度情量力,便宜行事,何須事事稟報?”

皇帝語氣一轉,道:“再者,若遇事不決,卿可與張讓、趙忠商討。此二人克己奉公,皆為我心腹也。”

皇帝不僅誇奸宦之人克己奉公,還公然在大臣面前將其引為知己心腹——這要放在以往,他必然是要直言極諫的。

但自侍奉禦前以來,盧植對這位皇帝的秉性是越來越清楚。今日聽到這樣的話,竟也能勉強保持心平氣和了。

他躬身一禮,答曰: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。臣等駑鈍,不敢擅專行事。”

皇帝眉梢微動,示意他接著往下說。

“今災禍綿延,國祚不安,臣以為,陛下當順應天時,舉行郊祭,親臨太學行大射禮,以安天下。”

所謂大射禮,時天子、諸侯在祭祀前為選拔祭祀人選而舉行的禮儀。不僅如此,大射禮還滲透著儒家的禮義文化,兼具教化百官、勸化民眾的作用。

皇帝的臉慢慢黑了下來。

三月往太學行射禮,確是大漢典章中的應有之義。但劉宏自繼位以來,便沒照此執行。

一來,明章二帝雖定此制,後來卻因種種原因逐漸荒廢,以至於後面繼位的皇帝,已鮮有依制行事的了。

二來,這大射禮並不僅僅是射禮。自永平二年,明帝於太學傳經授道以來,皇帝在行射禮後需於太學講經便差不多成了定制。

要不是桓帝死後無嗣,劉宏至今還是河間一個走馬章臺、欺男霸女的宗室紈絝,怎麽會願意去研究枯燥乏味的經學呢?

故此,皇帝雖對文賦有幾分興趣,對經學卻完全是一知半解,如何有講經的能力?

“此事不僅繁瑣,還勞民傷財、興師動眾,以朕來看,還是不辦為好。”

盧植拱手答曰:“陛下此言差矣。臣曾聞:昏姻之禮廢,則夫婦之道苦;鄉飲酒

之禮廢,則長幼之序失。陛下如欲廢聘射之禮,臣唯恐盈溢之敗起,爭鬥之獄繁[1]。”

“臣鬥膽,請陛下率群臣大射,以考諸僚習禮樂而觀其德行。”

皇帝垂眸覷他一眼,不悅忖道:這盧植真是半點兒察言觀色的能力都沒有。

奈何眼前這人不是仰仗他而活的諸常侍,而是朝廷上正兒八經的公卿大臣,饒是劉宏也不好突然發作。

“朕近來偶感微恙,怕是要辜負盧卿的一番思量了。”

皇帝隱而不發的想法,盧植自是心裏門兒清。

他躬身一禮,拱手道:“陛下聖躬欠安,則可請賢德之人代為主持。臣以為,萬年公主可當此重任。”

好歹沒固執地要求他親自前去了——皇帝稍稍放下心來。可他剛想應下,又陡然想起些什麽,冷不丁地問道:

“月前盧卿辭去太傅之位的態度如此堅決,朕還以為,你不喜我這女兒呢。”

盧植思考一瞬,竟然默認了劉宏的話。帝王向來多疑,讓他認為自己與公主關系不睦,總比讓他覺得自己與公主結黨要好。

盧植頓首而拜,伏地答曰:“臣惶恐。”

皇帝沒像剛剛那樣將人叫起,反而語氣不明地問道:“又為何薦了白澤?”

“萬年公主天資聰穎,文武兼備,又為陛下長女,可表天子靈威。”

“外舉不避怨,內舉不避親,卿真乃賢人也。”這話雖是褒獎之言,卻裏裏外外都透著股不悅之意。

莫說劉曦素來聰慧,深得他的喜愛,退一萬步來講,就算他這個女兒比劉辯還駑鈍不堪,那也是皇室之人,焉能容臣子挑挑揀揀?

劉宏漫不經心地擺弄著幾案的酒器,像是全然忘記底下還跪著個大臣,言笑晏晏地與身邊隨侍的張讓說著閑話。

過了好一會兒,這位皇帝才施恩似的開了口。

“那便依盧卿之言。”

皇帝金口玉言,沒過多久,就有謁者快馬加鞭地將詔書傳到了劉曦手中。

明眸善睞的少年人接過謁者手中的詔書,轉瞬間就猜出了其中緣由——主持大射禮的事情會落在她手上,源頭應該在盧植身上。

她彎起唇角,嫣然一笑。

實際上,與聲勢浩大的大射禮相比,劉曦更看重之後的講經禮。

她輕輕摩挲著手中的詔書,不由陷入深思——她的父皇,她的老師,真的明白講經禮對大漢帝王的意義嗎?

當年光武帝蕩平四方寇亂,重建漢朝國祚之後,便有意吸取了前漢覆滅的教訓,不再把士人單純地當成治國的工具。

他不僅重開太學、修建三堂,還時常參與到儒生們的經義討論中。如此種種,都是為了讓皇帝成為士人中的一員,都是讓政權回歸理性行政,不再出現遍地“禪讓”的呼聲。

明章二帝承光武意願,不但大力弘揚儒學,甚至以帝王之尊前往太學講經。

至此,帝王講經的定制形成,皇帝不僅成為了士大夫的一員,還擁有作為最高經師的文化權威地位。

雖然章帝之後的小皇帝們,因年幼失去了政治與儒學的雙重權威,太學講經也不再像當初那麽神聖。

但她若能抓住這次機會,必能真正揚名於天下。

這座登天之梯,是盧植為她澆鑄的——他確實沒違背他當初的許下的諾言。

想到這裏,沈甸甸的思緒壓在了劉曦的心中。

先生既投我以木桃,我自當以瓊琚報之……只望你我二人,不會有分道揚鑣的時候。

*

劉宏說大射禮興師動眾,倒也不全是托辭,大射禮程序極多,確實十分繁瑣。

有司接到皇帝的命令後,片刻不敢耽擱,立馬開始布置場所、準備禮器、集訓樂師……如此忙了好些日子,才堪堪趕在吉日前完工。

三月初九便是太常占蔔所獲的吉日。

那日破曉時分,劉曦就早早地便起了身,在侍女的服侍下,穿上典雅厚重的委貌冠服。

當她緩步到達典禮所在的場地時,公卿百官俱已穿戴齊肅地列好了隊。

這些官員早就得到了由劉曦代為主持大射禮的消息,但此時看著這位年幼的公主,仍忍不住露出些許異色。

劉曦對此恍如未覺,徑直朝西一禮。她今日既代表皇帝,自然不需向群臣百官施禮,此舉只為告祭宗廟先祖。

緊接著,掌管大射禮儀的司讚,便執弓挾矢行至階前,躬身請示劉曦是否要開始今日典儀。

劉曦肯定的聲音落下後,樂師便立馬奏起了《騶虞》之樂。

劉曦在左臂套上遂,在外手拇指戴上扳指,然後接過執事捧來的雕弓。她端身如幹,直臂如枝,以右手拇指摘弦後,便從容地松開了弓。

正中箭靶紅心。

另一位執事見狀連忙揚起赤色羽旌,高唱“獲”。

同為皇嗣,身為皇長子的劉辯自然也參加了今日的典禮,此時就列在劉曦不遠處。見到長姊精湛的射藝後,少年吃驚地瞪大了雙眸,眼中盡是崇拜之意。

劉曦察覺到了劉辯的視線,微微回之一笑。

周圍人讚嘆或吃驚的情緒,沒對她造成絲毫影響。少女頂著眾人灼熱的視線連發三矢,箭箭皆中。

《騶虞》之樂停下,取而代之的是《采蘩》之歌。

劉曦擱下手中的雕弓。由她開場之後,接下來便該是群臣的三番射了。她退至一旁,暗自觀察著場中的諸位大臣。

要舉辦大射禮的消息許久之前便傳了開來,是以即便有不精六藝的公卿,也能在加急的訓練後,勉強擺個花架子出來。

但劉辯的情況顯然不太樂觀。

他年紀尚小,力氣不足,所以直到二番射結束,也只勉強碰到了箭靶的邊緣。

此時的少年滿臉通紅,直像個煮熟的蝦子——也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羞怯。

劉曦淺笑著上前,溫言糾正了他射箭時在姿勢上的幾處錯誤。

劉辯聞言更是羞慚,臉上的霞色直漫到耳後根,磕磕絆絆地向面前的長姊道謝。

“辯弟尚且年少,只要勤加練習,日後必能精進,何需憂心?”劉曦溫和地出言寬慰道。

三番射結束,便到了飲酒的環節——按制,勝者當為不勝者酌酒獻爵,故此又稱飲不勝者。

“飲不勝者”的意義不在罰酒,而在勉勵,希望落敗的人能好好保重身體——這正是儒家仁義謙讓的體現。

“辯弟不會飲酒?”劉曦看他表情就已猜到七八分,此時看到他點頭,心中一點兒也不意外。

“子曰:酒者,所以養老,所以養病也,求中以辭爵,辭其養也。酌酒獻爵本為勉勵你勤加鍛煉,若因此傷了辯弟的身體,反而不妙。”

“這酒便由我代辯弟喝了吧。”她拿起托盤上的酒爵,仰頭將其一飲而盡。

劉辯本就對這位阿姊抱有好感,今日蒙她幾次相助,心中更感親近,情不自禁地便想跟在劉曦身邊。

可宴飲之後,他要跟著群僚百官依序退場,劉曦要留在太學講經授課。即便再不舍,也只能囁喏著道了別。

劉曦朝他小小一揖,權作告別之禮。

*

饗射禮畢,便是今日真正的重頭戲講經禮。

不同於布置精美的射禮場所,太常給劉曦安排的講學場地,只是博士們授課時的普通場所。

當劉曦到達指定的場地時,那已經聚集了好些人。這些人大多是太學生,但其中也有衣著錦繡的富紳,有剛剛退場後又折返的官吏。

這些人聽到劉曦的腳步聲後,齊刷刷地看了過來。絕大部分人的眼中都是質疑、鄙夷、不滿、不屑……

他們面無表情地盯著劉曦,就像貪婪的豺狼在窺伺著無辜的獵物,冰冷而無情。

她無懼他們的惡意,閑庭信步地登上了中心的高臺。

“嗒嗒——,嗒嗒——”她的腳步聲柔和又鏗鏘,像寶珠落在了玉盤上,又像樂師敲響了石磬。

她明明一步步地走在石階上,卻仿佛一步步踩在了眾人的心裏。

好像有什麽東西超出了預料,許多人這樣想道。

但也有人受不了這樣寂靜的氛圍,所以劉曦甫一落座,他便站起了身,大聲質問:“公主的所作所為,是否合乎禮?”

這人是朝中的官吏,自聽到劉曦代皇帝主持大射禮後,心中便一直不滿。一個女子,如何能參與進這樣莊重的國家大事?

若不是礙於皇帝的威力,他剛剛便要發難。

之所以忍到現在,只是為了不惹禍上身——既然敢來講經,自然要接受眾人的詰問論難。

當年明帝於太學講學,尚有人執經問難於前呢!他在此時質問劉曦,便是當今皇帝來了,也不能明著尋他錯處。

劉曦神氣不變,舉止自若,悠悠然答道:“君王不適,臣子分其憂,是為忠君;父親染恙,兒女服其勞,是為孝親。我的所作所為,難道不合乎先賢所推崇的禮嗎?”

輕描淡寫兩句話,就將那人駁得體無完膚。這樣的舉動似乎惹怒了在場的其他人。

他們一個接一個地站起來,又一個接一個地被打敗、被駁倒。

於是,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起眼前這位萬年公主。

她今年只有13歲,卻穿著莊重的委貌冠服,尋常少年若是偷偷穿上成人的衣冠,總有種不勝冠戴的滑稽之態。

但她穿上這套過分隆重的冠服時,不但沒有半點兒醜態,反而更顯寶相莊嚴,望之如臨千仞之壁,只覺凜然不可犯。

人們打眼看過去時,總會下意識地忽略她那明艷的容貌,而為其氣度所驚,為其威勢所懾。

她的脊背比挺立的松柏還要峭直,她的眼睛比星空還要深邃,她分明坐在簡陋的蒲團上,處於素樸的高臺上,卻仿佛身在桂殿蘭宮、瑤池仙闕,將整片地方都襯得縹緲起來。

“曦不量力,今日想講一講《春秋》。”一片寂靜中,她開始了她的講學。

越來越多的人被吸引,越來越多的人被折服。人們摩肩接踵、逐隊成群,他們的衣冠和車蓋聯結在一起,像是一片無邊無際的雲。

從今日起,萬年公主的賢名將口耳相傳。

【恭喜達成系統成就:名動天下。隨機掉落獎勵:《商道》(碎片版)×1】

【註:德足慕,則威可立也。若你擁有足夠顯赫的聲望,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。】

*

高祖[2]昭武帝諱曦,靈帝長女也。母林美人。昭武始生,神光盈室,霞光漫天,青氣雲集,天地氛氳。其父靈帝寢於室,嘗夢白澤銜枝而來,異之。

昭武少聰穎,性寬仁,九歲通《春秋》,靈帝甚愛之。嘗拜尚書盧植門下,師事之。後受業太學,學《尚書》。

年十三,代父臨太學,行大射禮。饗射禮畢,面授《春秋》。人煙浩穰,冠蓋如雲,聽者逾數萬之眾。

——《續漢書·昭武帝紀》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